星速配资 新学期北京中小学食堂添“锅气”!1300所硬件升级
近1300所学校食堂硬件升级,240多个智慧食堂投入使用,“中央厨房+”模式实现校园餐20分钟上桌……新学期星速配资,中小学校园餐添“新味”,一系列新举措落地,切实保障学生吃得安全、营养、可口。
4日11时15分,北京十一实验中学的食堂里飘出饭菜香。师生们在“食光选餐台”、套餐补给站、“元气点心铺”、“盖浇小筑”盖饭区、风味小吃区等档口选完菜品,领取消毒餐具,可以分别到5个不同的区域就餐。“学校对开学第一餐格外重视,精心筹备了35种饭菜,涵盖热菜、套餐、主食、汤品等类别,充分满足不同师生的口味偏好。”该校执行校长朱兰介绍,食堂师傅还设计了欢迎蛋糕,蛋糕融入新学期“开学第一课”中的元素,“让师生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,收获满满仪式感。”
北京十一实验中学开设了自助餐厅,由学生团队向全校师生开展菜谱、价格、自助形式等信息的调研,最终确定采用称重自助餐模式。
新学期,十一实验中学的食堂里新添了一块智能互动屏,师生们可以点击屏幕上的“智慧食堂驾驶舱”,实时调取智慧食堂管理系统星速配资,查看采买、验收、人员晨检、食材保存、菜品制作、留样等13个关键场景的操作流程,实现食品安全各环节的全程监管。
“为了满足1400余名师生的就餐需求,学校实行错峰就餐制,师生可根据自身喜好自主选择就餐品种与区域。”朱兰说,师生们围坐在一起用餐,轻松的交流氛围不仅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,更是校园文化的生动缩影。从上学期起,该校还开设了自助餐厅,由学生团队向全校师生开展菜谱、价格、自助形式等信息的调研,最终确定采用称重自助餐模式。“午餐我喜欢来自助餐厅,有更多选择。”初三学生龙宛鑫说,通过自助称重的形式,还能培养节约意识,“想吃多少就拿多少,减少浪费。”
一道道菜端上学生餐桌,食品原材料采购是校园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。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北京持续推进校园餐大宗食材集中定点采购平台建设,整合资源、优化流程、降低成本,建立完善食品原材料标准体系,严格供应企业资质审核。本学期开始,中小学优先实现“新鲜蛋、放心奶”供应。同时,近1300所学校正在分两期进行食堂硬件升级改造,目前80%的项目已完成改造。
为解决校外供餐问题,北京还创新推出“中央厨房+”供餐模式,实现校园餐从2小时供应到20分钟入口,为饭菜餐添“锅气”。其中,“中央厨房+微厨”依托企业设置央厨或通过净菜入校,在学校挖潜空间设置微厨,增设智能烹饪设备、餐具洗消设备等改善后厨操作条件;“中央厨房+微食堂”则利用教工食堂等校内资源为学生提供就餐空间;“中央厨房+校校供餐”依托供餐能力充足的学校食堂,跨校为临近的无食堂学校供餐。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记者:李祺瑶,潘之望
华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